中超再迎重大变革:本土球员恐面临失业危机
北京时间11月2日,根据青岛黄海的老板爆料,中超的外援政策将再次迎来重大改革,每支球队可以注册6名外援,每场比赛可以出场4名外援,据悉这项政策将在11月底正式出台。
筹划多年的中超职业联盟终于要在年底成立了,中国足协不再持有中超公司股份,下赛季中超将由职业联盟完全自治。职业联盟成立后会有哪些新政策出台?屡次为国家队让路的中超联赛,如何回到“联赛为本”?中超将更加精彩,商业价值如何实现最大化?谁又是联赛改革的受益者?
中国足协本周公布了职业联盟筹备的最新消息,职业联盟将于11月底完成所有审批,年底将正式成立。联盟成立后,中国足协不再持有中超联盟公司的股份,只对重大事项进行监管,不参与日常管理,但是在重大事项上,足协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
事实上,早在2015年,成立职业联盟就被写进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但是足协与俱乐部之间在章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足协始终不愿意放权,这也导致职业联盟迟迟不能推进。最近几年,中国足球不仅没有朝着“管办分离”的方向发展,上级机构的行政干预还越发频繁,U23球员、外援政策、调解费等政策不停推出。联赛水平不仅没有提高,还影响了中超联赛的整体观赏度和关注度,商业价值也随之受损。
中超商业价值的变化,直接体现在版权价格上。原本体奥动力签下的5年80亿的天价版权费,因政策的频繁出台不得不重新谈判,最终让版权费由平均每年16亿下调到每年11亿,在版权价格回归合理后,PP体育也锁定了长达9年的独家新媒体版权。
未来随着职业联盟的成立,中超联赛将沿着更加符合足球规律的方向发展,找到俱乐部和联赛独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直被多方诟病的行政干预政策、中超赛程支离破碎、间歇期过长影响赛事推广等问题,有望以更符合职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整,无疑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发展的重大利好。
职业联盟促版权升值 PP体育受益联赛改革
从目前形势来看,职业联盟建立让中超俱乐部和联赛品牌受益。俱乐部有话语权、运营权和决策权,将以“联赛为本”重塑中超联赛品牌价值。联赛越来越火爆,职业联盟才能实现与足协思路双赢的目标。即足协需要联赛培养出更好的球员,而俱乐部投资人也希望能够得到回报。
随着职业联盟的成立和规范,中超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会进一步提升,也将直接带来更大的球迷观赛流量和更多关注度,赛事版权价值随之水涨船高。由于PP体育已经锁定了中超版权周期到2025赛季,中超联赛更加精彩,手中的版权也将持续升值,成为本次改革的另一大受益者。
以连接联赛和球迷的版权方PP体育为纽带,版权运作更加成熟,体育产业中的赞助商等环节也将跟着受益。赞助商获得更多、更长的曝光机会,使得中超商业价值全面提升,又将反哺中超联赛,让中超联赛、俱乐部真正拥有持续造血能力。
根据世界顶级足球联赛商业开发经验,版权价值与联赛的精彩程度直接相关,而职业联盟的成立有望提升中超关注度。一直以来,中超都是国内影响力最强的体育IP,PP体育提前锁定中超版权,实现重要的战略卡位,堪称中超改革背后的大赢家。可以期待,PP体育未来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最大化发挥手中版权价值,实现中超、球迷和平台等的多方共赢。
这样的做法在外界其实一直都是褒贬不一,毕竟外援人数增多了,就意味着本土球员的饭碗要被抢,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机会。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如今国内球员之所以进步得如此缓慢,主要还是过得太安逸了,拿着巨额的薪水,却整天混日子,放松外援政策可以让他们有紧迫感,督促他们更快地进步,否则就将可能会面临失业的危机。
其实我们早在中超刚建立的时候,就一直有在考虑这个问题,2006年的时候,中国足协就曾作出同样的举动,他们当时将注3上2的规定改变为注4上3。而来到2009年的时候,中国足协为了与国际接轨,再次放宽了外援政策,将注4上3改变为注5上4,但其中至少要有1位亚足联会员国的球员。
不得不说,2009年中超的外援政策已经来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整个联赛的水平也提升得非常快,渐渐地被很多球迷所接纳。不过在2017年的时候,中超便开始对外援政策进行打压,为的就是多培养一些本土球员,进而提升国足的整体实力,所以他们再次将同时出场的外援减少到了跟2006年一样的3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超的这一决定并没有让本土球员取得快速的进步,所以此番他们再做出这样的改变也是在情理之中。同时注6上4这是中超成立以来,外援政策放得最松的一次了,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赞同这样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