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后长江十年禁渔发现电鱼者将严厉惩罚
农业农村部官网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滔滔江水哺育着424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坐长江轮时,随处可以看到江豚,它们“衣食无忧”,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猪一样。
长江流域的居民对此习以为常,而江豚那时也只是普通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挨不上边,描述的情景让我神往。1992年笔者第一次在长江游玩时,也看到了江豚在船边翻滚跳跃,虽然只有零星的几只。而2018年长江淡水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中的哺乳动物江豚种群数量为1012头(2006年调查数据为1800头)。
为什么会这样?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此前长江每年也设置过禁渔期,期限为三个月。为什么现在开始实施的禁渔期要十年之久?对此,有专家解释,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繁殖成长通常需要四年。禁渔期设置十年,可以让它们繁衍两三代,这样它们的数量才可以恢复,个体也能越来越大,才能出优质的鱼。
以往三个月的禁渔期,生长的鱼还不够三天捕捞,每年7月1日开捕后,过去三个月的繁殖成果几天内就被“绝户网”打捞殆尽,鱼类种群依然无法繁衍壮大。还有一些人担心,长江禁渔后,会不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鱼价上涨?据统计,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现在我们食用的鱼类大多是人工养殖鱼塘提供的。
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人工养殖鱼类在经过多代繁衍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遗传多样性退化,需要补充优质的野生亲鱼改善种群,长江正是鱼类的天然种质资源库。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好长江这个基因库,可能将来会连最普通的四大家鱼都吃不到。
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将实施为期10年的禁渔期,在长江主干道极其支流内,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这对长江流域来说,是2020年开头的第一件大事!禁渔令生效后,原本以为长期在洞庭湖电鱼的不法分子能够消停一段时间,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并未收手,反而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大白天在洞庭湖面公然开船电捕鱼。
这对长期在岳阳洞庭湖畔从事“反电鱼”的志愿者们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为了支持打击电捕鱼的行动,志愿者们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在寒风中蹲守。饿了就在地上挖一个坑,支起一口锅生火煮饭,一口稀粥果腹。
这一幕让远在北方的编者也颇为感动!冬天的洞庭湖,虽说没有北方寒冷,但夜间也只有4到5度的气温,湖边更是寒风阵阵!但这种夜间蹲守对于岳阳的“反电鱼”斗士们来说,可不止一次两次了。在2019年,他们曾蹲守长达7个月时间,协助渔政破获过一起跨省特大电鱼案,缴获运鱼的大卡车4量,渔获物4000多斤。
有网友称,这是本年度完美的一蹲!蹲出了“反电鱼”斗士们应有的风采,也是对电鱼分子的警告!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局面下,电鱼者如果还不顾全大局,全面收手的话,恐怕将面临严厉的打击。
但就在“无鱼”可捕的情况下,绝户网、八卦阵、地笼、电拖网等非法捕捞行为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些涸泽而渔的捕捞方式,已经让长江的生态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以前每年实施3到5个月的禁渔期,也只是让刚出生的小鱼多活了几个月而已。禁渔期一结束,它们就面临被捕捞的风险。因此,短暂的禁渔期,根本无法让鱼类得到喘息的机会。
长江禁渔令生效后,江面上的“正规”渔船没了,但不少“三无”船只仍然在江面上大摇大摆,尤其是那些船尾拖着“电拖网”,或船头伸着长长“触角”的电鱼船只,对生态资源的破坏程度非常之大!十年禁渔,不能只是禁了“有证”的渔民,而让这些非法捕捞者钻了空子!
根据志愿者的蹲守报告,目前长江中的电鱼船只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仅仅在洞庭湖一角,反电鱼协会人员在一天内就发现不少渔船,追了这艘,跑了那艘,根本无暇应付!电鱼船若不禁止,可能会让禁捕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