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资讯世界!

​聚美私有化要约已离巅峰时期甚远能成功吗

科技 2020-01-13 15:02176未知admin

聚美优品于1月11日收到了以聚美集团董事长、CEO、CFO陈欧为代表的买方集团递交的私有化要约,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拟用每ADS(美国存托股份)20美元的价格购买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股份,该要约价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5%。此次交易如果达成,聚美优品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买方集团拥有的私人控股公司。

看似此次聚美优品的私有化价格与当时上市时的22美元发行价相差无几,但由于此前聚美优品曾经进行并股,即将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股A类普通股更改为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0股A类普通股。

聚美优品通过这种方式以提高每股股价,此次20美元一股的私有化价格相当于合股前的2美元一股,仅为第一次私有化股价的28.5%。而此前有报道称,在聚美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聚美股东曾多次提出私有化建议,某些股民也在各个渠道呼吁聚美私有化以收回投资。

在部分股民们看来,聚美只有私有化才能给投资人提供一个相对有溢价空间的退出渠道。可见,此次私有化要约的发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响应某些股东的建议。

2014年,聚美优品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聚美优品在上市初期得益于董事长陈欧的“网红”式营销等因素,股价从开盘的27.25美元一直上涨到39.45美元,市值巅峰为57.8亿美元。

此后聚美优品便深陷“假货危机”,股价迈入下降通道,中间虽有几次反弹,但已离巅峰时期相去甚远。截至发稿,聚美优品市值为2.07亿美元,仅为巅峰时期的3.5%。

这已经不是聚美优品第一次进行私有化了。

早在2016年的2月18日,聚美优品就曾经进行过第一次私有化,私有化回购的每股价格为7美元,大幅低于其上市发行价22美元。当时就有很多中小股东联合抗议陈欧以及红杉资本联合低价私有化,他们觉得这样伤害了中小股东权益。有些中小股东还组建了维权群,进行维权,个别股东甚至告到了美国证监会。2017年11月,陈欧撤回第一次私有化要约。

因此,当时陈欧的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引起外界讨论及中小股东的不满,陈欧甚至被调侃为“陈七块”、“巨没有品”。而后聚美优品又曾多次尝试用回购等方式来拉抬股价,结果都是杯水车薪,均以短线跳涨、长线深跌告终。如去年年中,聚美优品宣布最高1亿美元实施股份回购计划,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实施,当时受此消息影响,股份急速拉升超18%,但消息过后,依然是延续下跌走势。

在2017年2月,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等人评论称,低价私有化实质是大股东利用投票机制缺陷来压榨小股东,聚美实在是开了个坏头。i美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梁剑则称陈欧做法是对中概股估值是“再撒了一把盐”。

2017年9月,聚美优品股东Heng Ren Partners还发表一封致聚美优品董事长陈欧和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的公开信称,陈欧“提出的每股7.00美元的‘私有化’交易提议大大低估公司的价值”。

在热议中,要约发出半年后,私有化买方团宣布撤回收购方案。对于撤回私有化要约的决定,聚美优品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是基于公司当前业务发展情况及多元化转型进展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相较于上次给出的每ADS 7美元收购价,此次陈欧给出的要收购价似乎“诚意满满”,接近为上次的三倍,且比上周五聚美优品收盘价每ADS 17.43美元溢价15%,是发行价的九成。加倍提价后,这次陈欧能否能如愿实现聚美优品私有化呢?其实,这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在发出私有化前不久,即在1月1日,聚美优品宣布,该公司计划调整美国存托凭证与A级普通股之间的比率,由原来的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股A类普通股调整为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0股A类普通股。

这意味着,陈欧提出的20美元私有化价格,只相当于当初的2美元。换而言之,这次给出的收购价,还比第一次低。因此,此次陈欧给出的收购价似乎还是诚意不足。不过,出价低不一定就代表会如上一次一样,得不到股东支持,因为聚美优品或已不再是当年的聚美优品。近年来,随着红利不断压缩的电商市场和来势汹汹的拼多多等后起之秀不断涌现,聚美优品逐渐没落。

麦北新闻网 返回麦北网首页>>
本文所有观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麦北新闻网”立场,文字本站自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smbw.com/kj/4033.html

麦北新闻网